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22篇
安全科学   194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32篇
综合类   1199篇
基础理论   274篇
污染及防治   42篇
评价与监测   85篇
社会与环境   142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次均呈现“西高东低”的规律,太湖西部区尤其是竺山湖区是需要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3年间,太湖西部区水质TP上升,而底质TP与入湖河流TP下降,说明内源磷污染是太湖西部区水质TP升高的主要原因,须加强科学清淤。  相似文献   
62.
本研究选取油菜秸秆为原料,在600℃下热解得到生物炭和磷酸改性生物炭,并用共沉淀法制备3种改性生物炭-LDHs(Mg-Al-NO_3)复合材料.采用批量吸附法研究不同pH、吸附时间和不同生物炭/LDHs配比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双酚A的吸附特性,借助XRD、FTIR和BET等测试手段探究了复合材料吸附双酚A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LDHs(Mg-Al-NO_3)复合材料吸附双酚A的吸附平衡时间为4 h,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复合材料对双酚A的吸附效果稍逊于改性生物炭,改性生物炭在复合材料中所占比重越大,吸附效果越好.当pH值在5.0—9.0范围内变化时,改性生物炭-LDHs(Mg-Al-NO_3)复合材料对双酚A的吸附量呈下降趋势,且在pH=9.0时达到最小值.等温吸附模型数据表明,复合材料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效果更好.通过XRD、BET、FTIR测试研究发现,由于LDHs占据了生物炭表面的活性位点,致使生物炭与双酚A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降低了复合物的吸附能力.本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改性生物炭-LDHs(Mg-Al-NO_3)复合材料吸附双酚A的机理,为生物炭-LDHs复合材料处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新兴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原位洗脱技术对城市河流凉水河底泥中氮、磷释放的抑制作用,于现场采集洗脱前后样品并设计室内静态模拟实验,分析了实验期间洗脱组和对照组上覆水中NH_4~+-N、NO_3~--N、TN、PO_4~(3-)-P、TP浓度和释放速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洗脱组释放第30天时,NH_4~+-N由底泥向上覆水中平均NH_4~+-N平均浓度为0.52 mg·L~(-1),较对照组下降了89.4%;PO_4~(3-)-P和TP平均释放速率较对照组降低了78.1%和83.0%,上覆水中TP平均浓度为0.22 mg·L~(-1),较对照组下降了68.1%。原位洗脱技术对底泥中NH_4~+-N、PO_4~(3-)-P释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对有机氮、磷物质的削减和水-沉积物界面还原环境的改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4.
环境样品中苯二氮革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浩俊  杨滨  叶璞  赵建亮  黄月明 《环境化学》2020,39(8):2296-2306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浙江省近700组实际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土壤中铜、铅、锌、铬、镍、镉、砷、汞7种重金属和砷测定的精密度控制指标(实验室内相对偏差和实验室间相对偏差),并与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和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工作提供参考。经统计分析,建议实验室内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15%;铅,≤15%;锌,≤15%;铬,≤15%;镍,≤15%;镉,≤20%;砷,≤15%;汞,≤50%。建议实验室间相对偏差控制指标如下:铜,≤25%;铅,≤25%;锌,≤20%;铬,≤20%;镍,≤25%;镉,≤35%;砷,≤25%;汞,≤55%。  相似文献   
66.
太湖蓝藻水华是广为关注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实现蓝藻水华的动态监测。利用静止轨道海洋水色遥感器(GOCI)遥感数据构建了太湖叶绿素a反演的三波段模型,使用归一化植被覆盖指数(NDVI)进行蓝藻水华监测,并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1)三波段模型优于波段比值模型,可以用于GOCI遥感数据反演太湖叶绿素a浓度。(2)2019年6月3日太湖叶绿素a大致呈湖心和西部浓度低,北部和西南沿岸浓度高的空间分布;从10:15至15:15,叶绿素a浓度先升高后降低。(3)竺山湖和椒山周边水域水华聚集情况较为严重,是当天重度水华的主要发生区域;水华的时间变化规律同叶绿素a浓度变化规律一致。(4)对2019年4月和6月的GOCI遥感数据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发现,太湖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边缘高中间低的趋势;6月较4月富营养化水平明显加剧。  相似文献   
67.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风险差异化分区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8.
为了解8种典型选矿药剂的毒性,选用小鼠灌胃给药做急性毒性试验.在预试验中确定死亡率为0和100%的剂量后,按改良寇氏法计算其中6种药剂LD50,并做出比较.最大耐受量法测定其中2种药剂急性毒性作用.正戊基黄药等6种药剂的小鼠灌胃给药范围为101.7~1 611 mg/kg时LD50由大到小的药剂依次为丁胺黑药、十二胺、正戊基黄药、水杨羟肟酸、H205和Z200;醚胺GE-601、氧化石蜡皂的最大耐受量分别大于5 000 mg/kg、2 703 mg/kg.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醚胺GE-601属于实际无毒的物质,正戊基黄药、丁胺黑药、十二胺、氧化石蜡皂、水杨羟肟酸属于低毒物质,而H205和Z200则属于中等毒物质.  相似文献   
69.
通过Langmuir吸附常数、两个分配比和完全吸附平衡常数等求解吸附过程中自由能变化的联系和区别.计算吸附自由能只有用完全吸附平衡常数才比较合理,而且它也只是衡量吸附位覆盖度θ趋近于零时或均匀固体表面的吸附平衡状态.提出了这些常数算术平均值的计算方法.研究了分配比与吸附位覆盖度θ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70.
系统检索并整理了自2001年以来,我国发生在农产品加工行业的53起较大以上事故,从事故类型、企业产品类型、承包商、施救不当和年度事故分布等角度对这些事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企业事故风险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主要表现在中毒窒息事故比较多,因施救不当而导致事故扩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粮食和酒精、养殖、饲料和腌渍制品企业风险相对较高。分析结果对指导企业如何防止较大以上事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